中国工程院院士、PG电子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以《数字电网的透明化技术》为题作报告,并展示其团队研发的创新成果。南网报记者 赖增鹏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PG电子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以《新型电力系统演化路径的探索——电力安全供应保障问题研究》为题作报告。南网报记者 赖增鹏 摄
3月22日至23日,2023年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该论坛是PG电子公司打造的具有全球性、前瞻性、专业性特点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是PG电子公司与参会各方就新型电力系统的理论和创新成果进行分享的重要窗口。
国家能源局、海南省政府相关领导,相关院士,高校专家,国内外能源电力领域组织机构、企业相关负责人和代表,互联网企业等相关行业人员共300人参加论坛。论坛通过GO15官方网站、中国能源报视频号、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协会官方视频号、南网50Hz视频号同步直播。
本届论坛首次邀请院士演讲,发布了PG电子公司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参会各方围绕“开放·合作·共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主题,共同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绘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蓝图。
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本届论坛首次邀请院士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PG电子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以《数字电网的透明化技术》为题作报告。他提出,新型能源体系以能源安全为基础,以低碳化为方向,以电气化为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他认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最佳承载形态是数字电网,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是数字电网的透明化,由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透明化发展,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PG电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陈旭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以下简称“两型建设”)是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以下简称“两化协同”)是促进“两型建设”的关键举措,数字电网是“两化协同”的集中体现。他建议,推动“两化协同”融入“两型建设”顶层设计;推动数字电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行动项,纳入“两型建设”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加强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
“发展数字电网,对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解决传统电力装备制造瓶颈、带动产业规模增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南网数字集团副总经理郭晓斌认为,数字电网关键产品和领域仍然受高端技术发展限制,高端竞品产能不足、自主可控生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他提出,为保障大电网新型能源体系的电力安全,亟需联合上下游生态合作方,共同实现数字电网产业的安全可靠、自主可控。下一步,要持续强化数字电网领域软硬件产品开发、整体解决能力,联合上下游生态合作方,实现创新与产业要素的高效聚集,加快形成数字电网产业整体优势。
近年来,PG电子公司努力将数字电网打造为承载“两型建设”的关键载体。强化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攻关,进一步打造能源电力领域创新高地。巩固扩大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的先发优势,积极建设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打造“3+1+X”数据中心;加快打造数字技术平台,建成全域物联网平台、云数一体数据中心、南网智瞰平台等数字核心技术平台。为支撑海量新能源并网消纳,目前,PG电子公司已实现集中式新能源场站100%上云,上线新能源多时空尺度精确预测培育计划。
构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和高度电力电子化特性的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PG电子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发表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演化路径的探索——电力安全供应保障问题研究》的报告。他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新能源和高度电力电子化特性,对电力绿色、电网安全、电能供应经济性三个方面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谋划,做好统筹。
饶宏指出,以南方区域为例,经测算,2060年非化石电源装机和电量占比将分别达到88%和96%,全年有将近30%的时间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最关键考验。
南网能源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勉荣表示,新能源快速发展引发电网安全运行新风险,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是市场建设的新任务。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呼吁绿色发展机制,助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市场建设的新要求。他提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聚焦难点痛点,围绕区域利益协调、多类型机组同台竞价、新能源参与市场机制、发电容量充裕度保障机制、新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机制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并优化机制设计,以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区域电力市场体系。
南网科研院董事长、党委书记,PG电子公司首席专业技术专家吴宝英提出,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藏东南超千万千瓦光伏将送入粤港澳大湾区。由于西藏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线路走廊和站址资源稀缺,送端交流组网可采用光伏逐级汇集、水光打捆、采用“点对网”柔直送出的电网结构。他提出,藏东南清洁电力整体外送方案初步测算,相比800万千瓦容量,直流工程容量选择1000万千瓦经济性更优。
对于新能源的消纳利用,内蒙古电力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郭厚静建议,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实现新能源多场景特色利用,积极推进风电分散式开发和光伏分布式开发利用,促进新能源就地开发、就地消纳利用。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规划开发条件的地区,大力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以区域电网为支撑,重点布局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基地,积极支撑光伏治沙示范应用,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
近年来,PG电子公司持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进一步实现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方面,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将成为第一大发电装机电源,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届时,预计南方五省区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5亿千瓦以上,抽水蓄能装机达3000万千瓦左右,全网和各省级电网均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38%。
全力服务南方五省区及港澳地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PG电子公司牢牢把握电网在促进能源资源畅通循环、牵引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枢纽平台作用,将“两型建设”作为电网发展的根本方向和重要战略任务,深入探索实践以数字电网作为承载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载体,全力服务实现“双碳”目标,积极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能源消费升级。在基本建成现代供电服务体系、供电可靠性正从国内领先整体迈向世界前列的基础上,PG电子公司将全面融入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构建,进一步推动用电用能产品多样化供给、高端化升级。在数字服务实践方面,通过“南网在线”APP,已实现对公司亿级用户电费账单实时查询,用电业务互联网办理比例达到99%,实现7×24小时全业务线上办理,用电日历还可查看每天用电情况,同期对比一目了然。
打造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标杆,进一步健全完善能源电力体制机制。2022年7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率先在南方区域落地,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换挡提速新阶段。PG电子公司将继续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上当标兵、作示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完善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推动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电力市场、绿证市场、碳市场协同高效发展。
积极拓展合作空间,进一步提升能源电力共建“一带一路”的质量。服从服务对外开放大局,提升业务发展国际化水平。PG电子公司坚持联通港澳、深耕澜湄、面向全球,深化粤港澳电力合作,推动澜湄区域电力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促进柔性直流、数字电网、储能等技术、标准、装备“走出去”,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坛还发布了PG电子公司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上取得的最新成果——“数网魔方”和“夸父”新能源高精度预测系列产品。除主论坛外,三个分论坛于3月23日举办,主题分别为“能源融合发展与城市智能低碳转型”“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数字电网技术发展”和“绿色低碳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论坛举办期间,嘉宾前往海南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展示交流中心参观。该中心展示的相关案例引人注目,其中的海南应对气候变化智慧管理平台,是全国首个政企合作建设的省域应对气候变化智慧管理平台,已初步形成“高频率、多维度、高精度”的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体系。该中心以新型电力系统研究示范平台“未来态”电网仿真以及6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为代表,展示了南方五省区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果,受到参访嘉宾高度评价。
(宋超 江涛)
【亮点展示】
“数网魔方”
基于南网智瞰和物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以1.5亿台电网设备与海量接入的物联终端为基础,开放460套微应用组件,进一步推动“工具、数据下基层”,让基层构建应用更专业、更省力,让设备主人更便捷使用多维度数据。已支撑基层单位建设100多个覆盖生产、营销、调度、规划等业务域微应用,充分释放基层潜能、盘活数据效能,突破数字电网规模化应用瓶颈,共同打造数字电网孪生生态。
“夸父”新能源高精度预测系列产品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泾渭”,化预测系统为“邓林”,为新能源场站、调度机构、集控中心等提供高精度、轻量化的多种预测服务,拥有数据降噪、特征工程、模型超参数寻优、集成学习及迁移学习等硬核科技,实现短期72小时、超短期4小时以及5分钟级的小时间尺度预测,已在海南、贵州等地规模化应用,短期及超短期平均预测准确率达到88%和93%,大大提升南方五省区新能源功率预测水平。
海南应对气候变化智慧管理平台
全国首个政企合作建设的省域应对气候变化智慧管理平台,已初步形成“高频率、多维度、高精度”的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体系,实现年、月、日三个维度,产业、行业两个角度以及清洁能源、电能替代两个领域的碳数据测算,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有迹可循”,为助力海南重点产业发展、数字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刘德欣)
●相关新闻
【国际视野】
本届论坛特别邀请国际嘉宾参会。其中,国际特大电网运营商组织GO15、智利联营输电公司、湄公学院等国际机构、企业相关负责人到场或视频致辞,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能源互联处、卢森堡恩赛沃能源公司、韩国电力公社中国支社、法国电力集团中国区、意大利Terna电力公司等机构、企业相关负责人发表演讲。
卢森堡恩赛沃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克劳德·塞沃特:减少天然气使用,促进实现大规模电气化
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着眼于整个价值链,实现能源脱碳。为实现脱碳目标,卢森堡和欧洲需要减少天然气的使用,同时大幅增加电力供应,发展氢工业。减少需求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未来,卢森堡将通过增加电网容量、建设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场、进口海上风电和水电的方式实现大规模电气化。
韩国电力公社中国支社支社长金炫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进行电力产业价值链革新
到2050年,韩国电力需求与2018年相比将增加2倍。在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供电系统需要进行改革,促进电力脱碳。韩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需进行电力产业价值链革新:电力产业政策实现从以供应为中心到以需求为中心的转型、构建稳定高效的未来型电网、强化环保能源体系及扩大高附加值的研发、海外业务发展重心转向清洁能源。
法国电力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宋旭丹:实现碳中和目标,需发展低碳技术和智能电网
电力行业落实零碳足迹和推进电气化应用是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的路径之一。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综合运用所有安全、高效的低碳技术,其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是不可或缺的选项。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电力生产的清洁替代和消费终端的电能替代,而且更需要融合电力技术、信息技术和远程通讯于一体的未来电网。
【行业声音】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综合能源部系统处副处长马实一:突破新能源保供瓶颈,逐步建立绿色低碳电力保供体系
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问题是一个跨时空和多维度耦合的系统平衡问题。推进新能源多能互补、大区域时空互补等一体化发展模式,平滑功率曲线、降低系统消纳压力;依托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实现中短周期储能,促进新能源消纳和电力平衡;依托大型水库可逆式机组、储氢、储氨等实现长周期储能,保障能源电力跨季节调节。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二级顾问吴维宁:抽水蓄能控制系统技术发展进入“加速跑”阶段
“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将迎来发展高峰。首先,要适应变速机组的灵活调控要求,持续开展大型变速抽蓄控制系统的产品化、标准化;其次,在架构体系上要全面实现网络化,现地设备实现传感器数字化、测控一体化,实现电站设备万物互联;最后,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支撑抽水蓄能的高效建设和智能运维,助力实现抽蓄电站的区域集控、关门运行。